今日“小暑”,一起跟着古人品饮解暑汤

2023-07-07 08:36:16 湖北药监微信号

今天(7日)16时31分

迎来“小暑”节气


【资料图】

“小暑过,一日热三分”

其实,古代有不少解暑汤饮

其中蕴含着中医配伍的智慧

今天带你了解古代有名的夏季解暑汤

一起学用品鉴,以安度盛夏

什么叫饮子、熟水

饮,最早泛指汤剂,唐代时把不规定剂量的汤剂称为“饮”。到了宋代,人们把介于汤药和饮料之间的饮品称为“饮子”,也称作“熟水”。饮子中含有中药,兼具防治疾病的功效,如清热、祛暑、利湿等,类似于今天的药茶。饮子既可以热着喝,也可以凉着喝,夏季时尤其受欢迎。

酸梅汤

宝玉挨了打也惦记着“吃”的饮料

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四回,讲贾宝玉因为不务正业惹怒了贾政,而被打到卧床休息。半夜疼醒了,要喝酸梅汤。袭人跟王夫人汇报:“老太太给的一碗汤,喝了两口,只嚷干渴,要吃酸梅汤。我想着酸梅是个收敛的东西,才刚挨了打,又不许叫喊,自然急的那热毒热血未免不存在心里……”

酸梅汤是啥?徐珂在《清稗类钞》中说:“酸梅汤,夏日所饮,以冰为原料,屑梅干于中,其味酸。京师卖酸梅汤者,辄手二铜盏,颠倒簸弄之,声锵锵然,谓之敲冰盏,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。”这里使用的梅干就是乌梅。乌梅是蔷薇科植物梅干燥未成熟的果实,刚摘下来的时候还是“青梅”,经过40℃左右小火炕焙2~3天,等梅子六成干燥,果肉变为黄褐色,并出现皱皮,再焖2~3天,颜色变成黑色,这时的“青梅”就变成了“乌梅”。

早在宋代,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梅子制作饮料。南宋陈元靓在《事林广记》中记载了“乌梅汤”的做法,大致是先将乌梅捣烂,加入各种中草药、香料等,熬制成膏,贮存在瓷瓶里。饮用时可以用热水或冷水冲化,形成浓淡适口的消夏饮料。还可以将砂糖换成蜜,味道更佳。

酸梅汤酸酸甜甜,解渴生津,有缓解疲劳、恢复体力、帮助消化、增强食欲、清肠胃、预防腹泻等多种功效,是夏季不可多得的消暑饮品。

▶配方及做法:随着酸梅汤的流行,也衍生出不同的配方,其中流传最广泛、最经典的配方是乌梅30g、山楂干50g、陈皮15g、甘草30g。将所有材料洗净,用清水浸泡30分钟,大火煮沸,转小火慢熬40分钟,根据个人口味酌情添加冰糖,自然放凉即成。

清络饮

温病大家吴鞠通的解暑“秘方”

魏晋时期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向秀爱好读书,不善应酬,平时很少请客喝酒。一日,在好友的劝说下,向秀硬着头皮在家中宴请同僚。彼时正值酷暑,老家亲戚拉来一车西瓜,向秀便让家人用西瓜皮或炒或拌、或醋熘或红烧,做了二十四道菜。宾客们落座后,向秀说:“西瓜皮,药名为西瓜翠衣,既是消暑佳品,又是济世良药。今日,我就用西瓜翠衣为主料,配合其他食材,为各位做了一桌‘翡翠宴’,请大家品尝。”这些人平日里吃腻了大鱼大肉,突然换了一种口味,吃到清香可口的西瓜翠衣,觉得无比新鲜美味,称赞不已!

西瓜味甜多汁、凉爽可口,是消暑解渴的时令佳品,古人曾用“香浮笑语牙生水,凉入衣襟骨有风”的诗句来赞美它。其实,西瓜皮也是西瓜身上的“宝”,也有消暑清热的作用。西瓜最外面的一层硬皮叫青皮,里面与瓜瓤接触的那层叫白衣,而西瓜翠衣就是青皮和白衣中间那层。古代医家经常用西瓜翠衣配合其他药材来清热祛暑,其中尤以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在《温病条辨》中所载“清络饮”最为夏季所常用。吴鞠通在《温病条辨》中说,当人们在中暑后得到休息,身热、口渴等症状有所好转,只有头还微微胀痛、视物不清时,最适合用清络饮,此方能清利头目、清热解暑。

▶配方及做法:清络饮全部由“药食两用”的时令鲜品组成,包括鲜荷叶边6克、鲜金银花60克、西瓜翠衣5克、鲜扁豆花5克、鲜竹叶心10克、丝瓜皮15克。制作时,将上述材料洗净,西瓜翠衣切成薄片,一起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烧沸,转小火煮5~10分钟即可。

解渴水

从元代宫廷流行开来的果类“糖浆”

成吉思汗西征时,其幼子拖雷患病,被一种叫作“舍儿别”的饮品治好了。舍儿别是波斯语Sherbet的音译,又有舍里别、舍利别等同名异译。据《永乐大典》引《南海志》记载:“舍里别,蒙古语曰解渴水也。凡果木之汁,皆可为之。”由此可见,“舍儿别”就是用于调制果汁饮品的果类糖浆,又被称为渴水、解渴水,南方人又称其为“煎”。

到明代,渴水的种类越来越丰富。据文献记载,有御方渴水、林擒渴水、杨梅渴水、木瓜渴水、五味渴水、葡萄渴水、香糖渴水和桂浆渴水等不同的配方。这些渴水的主要功用是解暑降温、生津止渴,也有其他一些治疗作用,如桂浆渴水,用桂末与白蜜熬制,气香味美,夏月饮用能解烦渴、益气消痰、祛湿逐饮。还有一些是将各种水果去皮核,捣碎,去渣,加香料,如丁香、官桂、白豆蔻仁等,再拌入白砂糖,用慢火熬煮而成,夏日饮用芳香祛湿,清新爽口。

▶配方及做法:元代食疗专著《饮膳正要》中介绍了五味子渴水的制作方法:取新鲜的北五味子果实十斤,去掉果核,用水浸泡后绞取汁液,加白砂糖八斤,入锅中熬煮。熬好后装入小瓷坛中密封严实,夏季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来喝。这其实就是一种五味子糖浆,有解暑消食、止咳祛痰的作用。

紫苏熟水

宋仁宗遴选出的饮品“冠军”

宋人好用香料,当时人们经常将简单处理后的香料浸泡在沸水中,从而得到气味芳香、功效各异的熟水。宋仁宗也是熟水的爱好者,《事林广记》记载其曾经敕令翰林医官院的各位医生对熟水进行品鉴,从外观、口感、气味、保健效果等角度来确定其优劣等级,最终紫苏熟水脱颖而出,成为“冠军”。

为什么紫苏熟水能成为最佳饮品呢?大概是因为其适口性强,适用人群广,且保健功效比较全面。紫苏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(或带嫩枝),气味辛温,苏叶善于发散风寒,苏梗长于行气和胃。天气炎热时,用紫苏泡水,能健胃消暑、增强食欲、预防感冒,尤其适合夏季伤暑后食欲减退、消化不良的人饮用。

▶配方及做法:明代高濂在《遵生八笺》中详细介绍了紫苏熟水的制作和服用方法:“取叶,火上隔纸烘焙,不可翻动,修香收起。每用,以滚汤洗泡一次,倾去,将泡过紫苏入壶,倾入滚水。服之,能宽胸导滞。”

如今,人们在饮用紫苏熟水时,常常会用3~5片紫苏叶,加上1~2片陈皮、鲜姜,用水煮沸后,再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冰糖,晾凉后饮用。

冷饮子

颜值与味道“齐飞”的解暑药茶

“一枕清风直万钱,无人肯买北窗眠。开心暖胃门冬饮,知是东坡手自煎。”苏轼这首《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》中提到的米元章,就是宋代书法家米芾。苏轼与米芾往来密切。公元1101年,被贬谪海南的苏轼奉诏北归,当时在真州(今江苏仪征)为官的米芾邀请病重的苏轼居住在东园,并热情接待了他。米芾经常冒着暑热送来拣好洗净的麦冬,苏轼深感官场失落,但友情真挚,于是题此七言诗。

在种类繁多的祛暑汤方中,最具特色的就是一种叫作“冷饮子”的饮品。这款“冷饮子”早在唐代就已经被著名针灸学家甄权提及,他指出:“虎杖……暑月以根和甘草同煎为饮,色如琥珀可爱,甚甘美。瓶置井中,令冷澈如冰,时人呼为冷饮子,啜之且尊于茗,极解暑毒。”意思是说,将新鲜的虎杖和甘草一起煮汁,放在井水中做成冷饮,像茶一样饮用,是一款极佳的解暑饮品。虎杖生于溪水边,春季生苗,外形像竹笋一样,拔节迅速,还有像老虎一样的赤色斑点,因此而得名。虎杖能除烦热,利小便,治疗一切热毒。甘草,因味甘得名,有清热解毒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的作用。这款冷饮子在甘草的调和下,味道甘甜,经过深井水的浸泡,清凉爽口,沁人心脾。

▶配方及做法:取虎杖15克、生甘草6克,水煎,放至常温后代茶饮,或冷藏后饮用。须注意,冷饮子中虎杖不宜过量,否则可能会引发口干、口苦、恶心、腹泻等症状。

(来源:湖北药监微信号 责任编辑 徐珊珊)

西瓜 解暑 紫苏 酸梅汤 渴水